/ 慢性疲勞症候群 /

勞工朋友的汗水- 慢性疲勞症候群

「忙了一天,下班後只覺得疲倦,不管怎麼睡都睡不飽,整天都沒精神,偶爾還會失眠…」、

「全身痠痛,卻怎麼看醫生都沒有用,連止痛劑吃了效果也不好,讓人按摩就會有改善,但一天後又回復原狀…」

常常在診間裡面聽到青壯年的個案發出上述的主述;進一步詢問工作狀況,通常會得到長期加班工作壓力大長期靠咖啡之類的提神飲料壓榨自己等等特徵。
此時我們就會將
慢性疲勞症候群的診斷列入考量了。

在台灣精神科慣用的診斷系統(DSM)中,並沒有慢性疲勞症候群這樣的診斷,而且病因目前也都不甚明瞭。
因為個案往往對生活有明顯的挫折感與疲憊感,所以常會以情緒疾患為治療的主軸。
患者卻也因此常在情緒狀況略有改善時就自行中斷治療,卻忽略的原本的疲憊感並未完全消除,導致之後的復發。

 

既然是疲勞,請假好好休息不會好嗎?

這個問題的答案,是對,也是錯。原因是,長期的壓力與疲勞,不只是透支體能,更容易打亂大腦內分泌;而有些內分泌系統的紊亂,是無法單純靠休息來回復的。

也因此,調整生活型態,才是治療慢性疲勞症候群的開端。
良好而充足的休息外,每周至少三次的和緩運動
(如散步半小時)、充足而均衡的營養外,最重要的事情是持之以恆的維持健康的生活型態。
藥物的協助,僅止於最基本的放鬆肌肉,或是誘發動機與提升代謝;待狀況改善,這些藥物都需要慢慢減掉,最終完全不用服藥。

 

慢性疲倦症候群有那些症狀?

慢性疲倦症候群,最重要的症狀就是「持續不停的,且無法回復的疲倦感」。以下我們引用美國CDC對於慢性疲倦症候群的核心症狀--「疲倦」的定義。

下面我們列出美國CDC舉例的症狀,大家也可參考自身的狀況。

1.  運動或是長時間用腦後,極度疲倦,像是體力都消耗殆盡一樣。

2.     睡眠出現問題,或是疲倦無法由睡眠解除

3.     記憶力跟專注力都有下降的狀況

4.     持續的肌肉酸痛

5.     沒有紅腫、溫度上升的關節痠痛

6.     與以往類型或嚴重度不同的頭痛

7.     重複發生的喉嚨痛

上述的疲倦感並非單純指一段時間的勞累、睡眠不足的疲憊感;而是所有活動力的降低,以及相關的工作、人際經營等等生活中各個面向倦怠感。且要要持續超過六周以上。

除此之外,這樣的疲倦通常還會伴隨一些症狀發生,如腦袋昏沉、腸躁、畏寒、盜汗、視力模糊、眼乾、坐時彎腰駝背、頭暈目眩,甚至是昏倒。
部分人會有情緒困擾,如較為易怒、情緒變化大、焦慮、甚至是恐慌發作。

特別要注意的是,這些症狀都要在感到疲倦感之後發生。若疲倦感在這些症狀之後才發生,則這樣的疲倦可能由其他原因引起,而非慢性疲憊症候群。
 

為什麼我們要重視慢性疲倦症候群?

慢性疲倦症候群會造成患者功能極大的下降。在美國甚至被認為跟多發性硬化症、狼瘡性紅斑、心臟疾病、末期腎病、慢性肺病等等疾病所引發的失能一樣嚴重,所以千萬別輕忽了!

雖然前文我們有提到,慢性疲勞症候群往往會與情緒疾患難分彼此此外,因為慢性疲倦症候群與許多疾病的初期都有類似的地方,
包含大部分的情緒疾患,所以千萬不要自己下診斷,還是需要醫師一段時間的觀察,與重點病史的鑑別,才能確定診斷,並針對性的治療。